从垃圾车司机成长为“技术大师”的武汉医护人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景恒 通讯员 王玉萍 刘文婷 王悦 凌晨5点10月23日天刚亮,罗珊珊就开着垃圾车来到武汉东西湖区金山大道,开始新一天的环卫工作。当天,他因“用技术解决问题、用创新提高效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选为全国“十大环境健康人才”之一。这一荣誉和评价是对他22年环境健康职业生涯的最高认可。明智地使用你的头和手。罗珊珊用名字中的“好”二字,为自己的医护人员生涯注入了新的转折。在成为环卫工人和垃圾车司机之前,他经营过一家修理店,还做过小巴司机。所积累的机器维护经验为后续医疗运营中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22年来,我们凭借成熟的技术能力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他独立对复杂的废物处理设施进行了现代化和修复,并领导完成了12项技术改造。仅平均每年节省成本就超过50万元人民币。真正点燃他对技术研究热情的是2012年的一个行业问题。当时,武汉存在垃圾车垃圾压实液泄漏的通病。除了污染道路外,还有人抱怨这种气味导致居民感到不适。然而,制造商却找不到解决方案。 “自己动手比等别人好!”罗珊珊并没有退缩。经过大量拆解和现场测试,他最终提出了改造方案。系统工作包括重新设计排水管、加强外壳密封结构、更换高性能密封条、增设废水收集池等。船尾经过数百次清理,滴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该计划随后在全市推广。这让罗珊珊更加自信了。 “如果你愿意努力学习,你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类似的“突破”还有很多。在东西湖区垃圾分类转运中心,垃圾箱的密封板重达1000多公斤。几年后,它就会变形或容易脱落,最终被扔进垃圾桶。它经常被扔掉。 “每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扔掉10多吨垃圾。厂家建议的维修方法是全部更换密封板,但平均花费数万元。”罗珊珊仔细观察后发现,问题的核心在于锁体间隙过大,运动部件配合松动。因此,我们调整了锁的间隙,安装了合适厚度的钢板防止封板跳动。接下来,我们将传感器信号调整得更加灵敏。如果出现异常,就会发出警报,系统也会停止,以便工作人员立即检查。 2019年以来未出现封口板脱落问题。对于罗珊珊来说,自己学习技术是不够的,他还想分享自己的经验。 2021年,在武汉市城管委、市总工会支持下,同步成立“罗山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罗山名师师徒”。通过技术培训、实践研讨、实践培训等方式,我们慷慨地将20多年的设备维护和技术创新经验传授给年轻员工,并针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迄今为止,我们工作室已培养了200多名技术学员其中核心成员8人。五位亲传弟子中,赵国强先生、张文斌先生先后荣获武汉市五一服务奖章,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行业的支柱。 “你觉得我不像医护人员吗?”演播室里,罗珊珊微笑着与湖北日报记者开玩笑。桌子上展示的“小发明”证明了他“打破了成见”。即使现在已经 50 多岁了,Rashansan 仍然继续在前线工作。他是东西湖区服务投资集团城市环卫有限公司垃圾分类转运中心负责人、金山街道保洁队队长。 “早到一小时,迟到一小时”已经成为他们多年来的习惯。他的同事说,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公司检查设备,晚上下班后又检查一遍,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后一天。金山大道是东西湖之间的一条风景大道。保持道路清洁为了保持正轨,他早上 5 点上班。每天都到晚上九点才离开米,当他们最后一个清洁轮班结束时。 “环卫行业不再靠体力,现在靠科技、靠创新,而且要智能化、精细化。” 22年来,罗珊珊从一个不懂环卫设备的“菜鸟”成长为行业公认的“技师”。他从一名简单的卫生工作者,变成了带领更多人进步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