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
- 编辑:admin -城市绿化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
今年7月召开的中心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北宋时期福州知县张伯玉提倡“家家户户种一棵榕树”。很多年过去了,这座城市已经长满了植被,夏天的时候屋顶也不再被覆盖。活跃在福州的习近平同志坚持要人人认识榕树、热爱榕树、保护榕树,践行植树榕树。习近平同志在《让榕树惠及繁荣》后记中写道:“现代化城市需要绿色来装点城市”。城市树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福祉,见证了发展变化,也积淀了历史文化,传递着浓浓的乡愁。数据显示,全国城市地区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5.91平方米。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为“千座花园城市”。高质量绿化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调节湿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工程的成效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群众。建设绿色美丽城市,关键是要尊重自然规律,走科学、环保、节俭的绿色发展道路。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各异。只有科学选树造林,才能更好地满足生物链和生态链的需求。只有尊重当地情况,科学规划,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乡土树种,才能建设健康稳定、充满乐趣的家园。行动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宝贵,要最大限度利用废弃农田、街角地段、房屋前后等空间,将植被植入每一个缝隙,拆除和消除违法绿地,打造立体绿地,通过“微改造”拓展绿地。同时,要坚持保护优先、量力而行,综合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我们不仅要寻找风景,更不能盲目跟风,而要果断纠正“大树进城”这种追求短期成功或利益的行为。城市绿化既是环保工程,又是民生工程。这也是一个活生生的项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人民生态环境效益感、幸福感、安全感。山东省日照市临文斯先生修建了阳光海岸绿道,为市民提供了运动休闲的绝佳场所。上海85%的公园24小时开放,让市民随时享受绿色和自然。从大型的城市公园、绿道,到精巧灵巧的袖珍公园、小型绿地,“开窗看绿、走绿荫、逛公园”已经成为城市面前居民的日常体验。把绿植在土地上,把绿植在心里:“增绿就是增利,种树就是种未来”已深入人心,热爱绿化、植树保护、保护绿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常识。名贵古树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元素,是“活的文化遗产”,对于城市文明的传承、文化文脉的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州沙面古树公园,广东省利用137棵古树资源,完善古树科普传播体系,举办古树展、古树课,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意义。湖南长沙举办“古树名木保护古都”活动,推出“长沙古树生态游”4条主题线路,生动讲述“树与城市”的故事……以城市中众多古树名木为特色的多元化主题公园。通过树木造树、举办古树文化节,探索更有效地发挥古树名木的历史、生态、文化价值,把生态保护、历史传承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生态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特色背景,现代化城市需要绿色来装点城市,我们将坚定捍卫人民城市建设。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坚定不移走环境优先、生态发展道路,让城市成为美丽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居住之美。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3日第15页)
